家人、朋友之間因不同見解而反目,持不同意見的人在街上、在學校、在網上遭受欺凌,甚至互相攻擊。
」 「我們可以睡覺了嗎?」 「可以。父母親也接納孩子的情緒,與其同調,覺察情緒帶來的阻礙,調整回應方式,孩子也會從父母的理解中,生出內在的幸福感。
」 既然能夠指認自我當下的感受,於是我決定讓他面對自己的情緒,把情緒控制的能力交還給它的主人。Jivan猶豫了,停下哭鬧認真思考,自覺自己對於第一個不能選的「現況」是吃虧的,他「試探性」地踏出門,不過,看到我真的沒有要一起去後,他啜泣著,主動牽起我的手進門睡。我問他:「你現在很生氣是嗎?」 他用力說:「是。等你生氣好了,我再來跟你說話。」大人得先柔軟自已,就算堅定的踩穩立場也不代表會有衝突,當教養者展現長者的智慧,不和孩子強碰,緩和自己的語氣並釋出善意,才能引導孩子也一同冷靜。
一切都要落幕的時候,既沒能繼續玩、又不能回家睡的Jivan,看著我躺的枕頭再度歡了起來。約莫喊了兩三聲,就是一片安靜了。這兩類目標的相對比重,由「企業文化」決定,不只因組織而異,也因所處的組織生命週期而異。
過去在學校學習KPI的概念時,教授用很淺顯的比喻解釋KPI就像一串粽子一樣,抓住最上面的頭,底下的粽子都和這個源頭緊密的連結在一起。百度也在2019年1月提出績效變革⸺「去KPI化」,讓全員填寫OKRs,不同於KPI強調員工完成自己的任務,在OKR考評體系下,員工也知道其他人在做什麼,幫助提高個人能動性,轉化「要我做的事」為「我要做的事」,是一種不會限制員工想像力的考核機制。OKR相對於KPI的管理特點是必須更具野心,且是自發性想挑戰的目標,每次也是三至五個目標,最不同的是OKR不與獎懲、薪酬掛勾,必須定期進行個人績效評價。否則找到與組織文化價值觀及行為不一致的人,只會離目標愈來愈遠,甚至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。
每個組織在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,需求各有不同,對某些組織和領導人來說,光是將目標公開透明,就已經是向前邁出一大步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OKR還可以適度彌補KPI的缺陷。
組織戰略在資源有限下,每個績效管理區間會設定三至五個關鍵指標,單位全體員工都必須清楚目標,思考個人工作與KPI頂端的連結是什麼。只要不把KPI和OKR同時視為績效評估的工具,就可以同時實施這兩套體系。什麼是OKR即目標與關鍵成果,是將組織目標自上而下貫穿到一線員工的有效方法。當外部環境發生急劇改變,而且變化不斷加快,快到企業的流程已經無法適應時,員工必須得充分發揮機動性去面對複雜和不確定的環境,而這種機動性和結果愈來愈無法被簡單量化。
大家平時在設定KPI指標時,都會相對保守,只關心最終結果是否能夠達成,跟個人利益連結在一起。每一項的得分由0到1分,0.6到0.7分為最佳。Google將其OKR分為承諾型OKR(committed OKR), 以及進取型OKR(aspirational OKR)。每週五由CEO和高階主管參與,進行一個半小時的TGIF(Thank God Its Friday)員工會議,可以透過現場或線上直播方式參與,直接了解當週公司的重要訊息,也能夠發問任何問題。
如果得分低於0.4,則意味著目標設定有誤,需要好好檢查落差的原因為何。每半年透過360度的績效評核,取得直屬主管和工作相關部門員工的評語和建議,此結果將影響個人未來晉升、獎金、加薪的決定。
績效管理的革命趨勢愈來愈多管理者認為,以往每月、每季或是年度的傳統績效評核制度,已無法滿足日常管理的變化,容易流於形式。1分意味著目標太簡單,易於實現,實際意義太小。
文化變革中,取決於你是否找到合適的人上巴士,讓不對的人下車,然後使每個人坐在合適的位子上。只有這樣,才能發動車子和踩下油門美國談判代表哈里札德(Zalmay Khalilzad)2日表示,已經與阿富汗極端組織塔利班達成和平協議草案,美國將在135天內,將5400名美軍撤出阿富汗,並關閉5個基地。塔利班認為喀布爾當局是非法的「傀儡」政權。他說,正式的停火協議將由阿富汗人自行談判,以達成和解。阿富汗總統甘尼(Ashraf Ghani)發言人2日說,甘尼已經聽過協議草案簡報,也將詳閱相關細節,再提出意見。
(中央社)《路透社》和《紐約時報》報導,代表美國與阿富汗民兵組織塔利班談判的首席談判代表哈里札德2日接受《黎明新聞》(Tolo News)訪問時表示說,根據他和阿富汗民兵組織塔利班達成的和平協議草案,美國將在135天內,將5400名美軍撤出阿富汗,並關閉5個基地。「阿富汗內部會談」是指由阿富汗甘尼政府與塔利班直接進行會談。
今年7月9日,美國與塔利班舉行的第7輪會談中,最大的突破就是所謂的「阿富汗內部對話」,不只美方代表能與塔利班對話,由阿富汗官員、公民團體等社會精英和婦女所組成,為數70人的代表團,也進入了會議廳與塔利班對話。哈里札德說,可能在挪威舉行的「阿富汗內部會談」,目的在於達成更廣泛的政治解決方案,並結束塔利班與西方支持的喀布爾政府間的戰事。
然而,美軍撤離阿富汗也引發阿國官員和美國國安人員關切,他們擔心阿富汗恐陷入新的內戰,使塔利班重掌政權,讓包括IS在內的國際好戰分子尋求庇護。在達成最終協議之前,多次的攻擊再次引發各界對協議的擔憂。
一些川普支持者批評「部分撤軍」的決議,其中包括參議員林賽奧・格雷厄姆(RS.C.)以及政府內部的一些國家安全顧問,理由是他們認為塔利班難以信任,美國將損失阿富汗內戰18年以來的成果。該部隨後又表示,至少有25人,包括20名阿富汗安全部隊成員,在交戰中身亡,至少85人受傷。但就在哈里札德宣布達成和平協議草案前後,塔利班連續3天在阿富汗境內發起攻擊,引發各界對協議的擔憂。《德國之聲》報導,在阿富汗出生的美國資深外交官哈里札德說,這項協議的目標在於終結戰爭,減少阿富汗境內暴力衝突,但不會有正式的停火協議。
美國若與塔利班正式簽署協議,可望成為結束美軍駐紮阿富汗近20年的開端。《公視》新聞,由於塔利班一直不承認阿富汗甘尼政府的合法性,將之視為美國的魁儡,因此一直拒絕與甘尼政府,只與華府代表談判。
9月1日,塔利班民兵又轟擊阿富汗東北部巴格蘭省(Baghlan)的首府普勒胡姆里(Puli Khumri) ,造成至少6人喪生。《華盛頓郵報》報導,塔利班出面承認犯案,並表示炸彈是針對「外國占領者」。
」根據協議,塔利班將致力避免讓蓋達組織(al Qaeda)或伊斯蘭國(IS)等好戰團體利用阿富汗,作為攻擊美國和其盟邦的基地,以換取美國逐步撤軍。哈里札德據說也告訴阿富汗領導人,協議內容還包括,假如阿富汗部隊遭塔利班攻擊,美國將保留援助政府軍部隊的權利。
甘尼總統辦公室稱,阿富汗安全部隊在該市部分地區擊退了襲擊事件,內政部表示,阿富汗安全部隊和塔利班至少在3個地區展開地面和空中交戰,至少有34名塔利班武裝分子在昆都士市交戰中喪生。《華盛頓郵報》報導,哈利勒扎德2日的採訪中也拒絕透露將受到影響是哪5個美國基地。許多人對於美國撤軍後帶來的權力真空也感到擔憂,擔心會讓其他極端組織在阿富汗境內坐大,《全球之聲》報導,阿富汗獨立人權委員會(Afghanistans Independent Human Rights Commission ,簡稱AIHRC)的發言人拉蒂法・索塔尼(Latifa Sultani)就曾表示,受難者的要求,是無條件地結束戰爭,而不是一個讓犯罪組織逍遙法外的和平協議。哈里札德說:「原則上,我們已經達成目標。
阿富汗內政部發言人納拉希米(Nasrat Rahimi)3日上午表示,至少有16人死亡、119名平民受傷,而5名炸彈攻擊者也被阿富汗安全部隊擊斃。《香港01》報導,「綠村區」是阿富汗外國人的聚集地,多次成為襲擊目標。
西方官員先前表示,倘若塔利班達成特定條件,美軍全面撤出阿富汗的時程可能會在16個月內。不只2日,8月31日、9月1日也發生一連串的攻擊事件,《自由歐洲電台》報導,8月31日,塔利班武裝分子從不同方向襲擊阿富汗東北部的昆都士市(Kondoz),造成至少15人死亡,75人受傷。
美國在2001年911事件發生後出兵阿富汗,這場戰爭奪走數以萬計阿富汗人的性命,美國和聯軍部隊也折損3500多名成員。內政部說,在普勒胡姆里的戰鬥中,3名塔利班武裝分子被被殺害。